中國宣布2030達到碳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個大的戰略確實出乎全球很多發達國家的意料。不知大家還是否記得,丁仲禮院士質問柴靜:中國人是不是人?核心就是爭取中國的排放權,排放權就是發展權?,F在國外發達國家的人均排放是中國的數倍,而2020年12月7日,丁院士被美國財政部實施制裁。
對植物纖維模塑行業來說,意味著植物纖維模塑行業面臨調整,氣候環境風險管理需要加強,以及持續提升自身氣候表現,樹立負責任的行業企業形象。植物纖維模塑行業是典型的低碳環保行業,眾多新銳品牌選用植物纖維模塑制品,一個原因是樹立負責任的社會組織的形象,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取悅越來越關注低碳、綠色、環保的Z世代消費者(1995-2010年出生)。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講話中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之后又在金磚國家會議、G20會議上反復強調,“我們將說到做到”、“中國言出必行,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這樣一個具有雄心的目標體現了我國在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負責任大國作用和大國擔當。
為了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長期氣候目標,我國整個社會經濟體系都需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我們植物纖維模塑行業,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國家碳中和目標。跟造紙行業相比,植物纖維模塑行業的每噸產品能耗是數倍,這個情況不改變,后續可能會被重稅(費),森林是負碳、吸碳行業,砍伐森林則是相反。植物香味模塑行業跟造紙好耶也有較大的區別,例如秸稈模塑作為植物纖維模塑行業的一個分支,是典型的固碳行業,根據泉林紙業提供的數據,植物纖維模塑行業需要的是想辦法多使用非木纖維,成為固碳先鋒,也成為負碳行業,這樣才會在未來全球碳中和大格局中,占據有利的競爭地位。
一、“碳中和”目標意味著什么?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的定義,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氣候中性(Climate neutrality)與二氧化碳凈零排放(Net zero CO2 emissions)的含義一致,表示在特定時期內,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與二氧化碳移除量相平衡的狀態。那么,我國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也就意味著到2060年,我國經濟社會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與二氧化碳移除量相等,那么這將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繼續加大力度,減少人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是針對無法減少的碳排放,通過負排放技術等進行移除。
在減少碳排放方面,能源、工業、交通運輸與建筑部門是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這些部門的低碳化發展將是我國實現長期碳中和目標的關鍵。其中,能源部門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來源,低碳化發展主要涉及到四個方面:一是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二是智能電網與儲能技術的發展;三是氫能源等除電力以外的二次清潔能源的發展;四是能源行業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發展。工業部門的低碳化發展同樣涉及四個方面:一是提高工業能效并加速電氣化進程來減少能源相關的工業排放;二是創新低碳工藝而減少工業過程碳排放;三是通過工業碳捕獲與封存或利用(CCS和CCU)技術的應用實現凈零排放;四是發展循環經濟,提升原材料回收利用率,縮短工業工藝流程。建筑是能源消耗的重要載體,在我國,建筑行業碳排放占到了近五分之一的比例。建筑行業的低碳化發展需要加快推動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的發展,一方面新建建筑需要符合綠色建筑標準,另一方面老舊小區改造需兼顧綠色化要求。交通運輸行業的低碳化發展,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車、電池與相關基礎設施的發展;二是零碳替代燃料的利用;三是通過數字技術提升整體運輸效率。
在負排放方面,二氧化碳負排放可以通過加強自然碳匯、采用碳捕獲與封存(CCS)等技術手段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加強自然碳匯主要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復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實現負排放的過程。除了自然碳匯外,其他負排放措施還包括生物質能-碳捕獲和封存(BECCS)、直接空氣碳捕獲和封存(DACCS)技術、生物炭、增強風化、海洋堿化和海洋施肥等。但目前絕大部分的負排放技術都處于發展初期階段,成本較高,有效性也尚待驗證。其中,BECCS通常與植樹造林一起被視為可以永久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以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兩種主要方式。BECCS是一項結合生物質能和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CCS)來實現溫室氣體負排放的技術,它普遍被視為最有效的負排放方式之一。
二、“碳中和”目標對植物纖維模塑行業意味著什么?
1、碳中和目標下植物纖維模塑行業業務發展的重點領域面臨調整
首先,植物纖維模塑行業結構面臨調整。必須要轉向低能耗、低碳排放甚至是負碳排放的發展道路。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也將進一步深化,國家會加強對綠色產業的支持,也會對高能耗的產業予以限制發展。與此同時,在強化的減排目標下,生物固碳行業(捕獲、吸收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這個是農業、林業在做的事情)、固碳減排減排行業(防止已經捕獲的二氧化碳重新釋放到空氣中,這個是秸稈模塑行業在做的事情)、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碳捕獲與封存(CCS/BECCS)等綠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其次,氣候投融資頂層設計文件以及官方統計制度的出臺,將進一步促進和規范氣候投融資發展。2020年10月21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這是氣候投融資領域的首份政策文件,明確了氣候投融資的定義與支持范圍,對氣候投融資作出頂層設計,引導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資源投入應對氣候變化領域。該文件的出臺對于指導和推動氣候投融資工作,助力實現新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而在此之前,中國銀行保險監督委員會下發了《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綠色融資統計制度有關工作的通知》,增加了氣候融資統計,并包括了氣候變化減緩融資和氣候變化適應融資。此次銀保監會專門開始對氣候融資進行統計,充分說明了我國監管機構對氣候變化的重視,應對氣候變化是國際可持續發展最為關心的領域之一,我國也有自主貢獻的碳達峰目標,監管機構與國家的大的政策和目標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此次將綠色產業和項目,將與對應氣候變化最為相關的領域標注出來,進行專門的統計,實現了我國氣候融資的官方統計。如果植物纖維模塑行業能通過努力,進入這個目錄,將對行業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2、碳中和目標下的氣候環境風險管理
植物纖維模塑行業應高度關注碳中和給行業帶來的降低能耗的現實壓力。噸產品能耗未來肯定會是每個行業都要考核的指標,能耗中也要考慮多用綠色能源,例如太陽能等等。降低能耗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任務。
植物纖維模塑行業應建立中長期的自身的氣候表現目標,加強自身碳足跡管理,不斷提升自身氣候變現,以與國家長期碳達峰與碳中和氣候目標保持一致。
在具體執行措施上,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方面是減少自身運營產生的碳排放,如改進裝備,降低噸產品能耗,在必需要用的情況下,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如綠色電力、將公務車輛置換為電動車等,此外還可以將廠房建筑進行綠色建筑改造、認證;
其次是對剩余溫室氣體排放引入抵消計劃,如通過植樹造林、購買碳排放配額、以及投資活動產生的減排效益等方式來抵消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實現碳中和,積極參與碳交易,力爭能創造新的利潤源;
再次是在原料方面,減少木纖維的使用,加大非木纖維的使用,如甘蔗纖維、秸稈纖維等可以固碳、低碳的原料,易于再生的固碳纖維,致力于把行業打造成負碳行。
以上信息來自互聯網,由IPFM上海國際植物纖維模塑產業展覽會工作人員編輯整理發布,如有疑問請您聯系我們!
【關于上海國際植物纖維模塑展】源于植物纖維模塑廣闊發展前景及大量終端買家對植物纖維模塑制品的采購需求,由禾欣展覽主辦的IPFM上海國際植物纖維模塑產業展覽會再度盛大起航,IPFM 2021上海國際植物纖維模塑產業展覽會為植物纖維模塑行業打造各行業應用場景,開拓全域買家商機,涉及餐飲外賣、電子家電、日化美妝、奢侈品、生鮮果蔬、農產品、工業品、醫療衛生、電商快遞物流、建材家居、園藝寵物、文創玩具等,預計將吸引逾60000名高采購力買家到場,其中海外買家預計將超18500名,IPFM是你品牌推廣、提升產品市場份額、會見品牌采購商及商貿交流,網羅包裝行業人脈的絕佳平臺!